《世纪》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感受我国近现代少儿阅读环境的流转与蜕变——

 
来源:世纪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李章军提问时说: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笔者个人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发展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推动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书香社会。至此,我国将“全民阅读”这项文化事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从关心和教育下一代,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点出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回眸20世纪少儿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展望21世纪的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既是总结经验之谈,又是深入发展该项事业的理论依据,对未来少图事业的建设是有所裨益的。 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均曾说过说:“儿童图书馆至少有两个作用:培养读书的习惯,使它们将来有一种爱良好著作的习性;陶冶儿童的性情,使他们不致流入歧途。”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初。新世纪里,少儿阅读事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在国家政策,建筑环境设计还是对于少年儿童的人文关怀上,都朝着更加均等化、标准化、扩大化的方向来发展和管理。下面笔者降依据时间轴顺序,从建筑环境和人文关怀角度来回顾和整理20世纪至今,我国少儿阅读事业的流转与蜕变。 1 20世纪:我国少儿阅读事业发展的启蒙期 我国历史上,具有现代公共性质的图书馆是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康梁维新运动提出兴办报馆和图书馆,一些开明的藏书家逐渐接受并推行西方近代图书馆的理念,将好的收藏逐渐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1902年在浙江绍兴建造的南越藏书楼(现在绍兴鲁迅图书馆前身)率先对外开放,对推动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过渡起了重要作用,使古老的中国“藏书楼”逐步走向近代图书馆。辛亥革命结束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当然也使近代的图书馆,包括少儿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1 多地“第一所”少儿图书馆的出现 1914年,北京京师通俗图书馆儿童阅览室的开设,标志着我国儿童图书馆工作已从学校步入了公共图书馆领域,成为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一个组成分。1917年10月,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儿童图书馆[1]。 在之后的30年中,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一批少儿图书馆,如1941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儿童私立图书馆,藏有自三十年代以来的“万有文库”、连环画、中国早期儿童书刊等优秀少儿读物;1938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也是北京市唯一一所为青少年服务的市级图书馆;1981年在杭州成立的杭州少儿图书馆,它的前身为浙江省图书馆儿童阅览室等。这些个少儿图书馆的成立成为我国近代少儿图书馆发展的奠基石,在这个历程演变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2 近代少儿图书馆的建筑环境特征 由于经历着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少儿图书馆事业因战争受到很大破坏,阅读环境更是雪上加霜。直至20世纪末少儿图书馆事业才渐渐的有所缓和并开始发展。 1.2.1 从地区分布来看。分布不均,需求不足。全国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只有77所,平均每省只有3个不到。并且布局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东快西慢,南强北弱”的局面。77所独立建制少儿图书馆中,东南部60所,西南部17所,仅占总数的22%。无论从总体分布还是数量上来看都远远满足不了全国三亿五千多万少儿的阅览需求[2]。 1.2.2 从资源需求来看。标准较低,指标不当。这一时期的少图事业,都是在经济条件。相当困难的条件下设计建造的,国家所拨投资有限,建设标准普遍偏低,有的甚至影响功能需求,书库挤占阅览室,阅览室座位比例不合理。如当时的天津大学图书馆10 400m2却安排了大小不等阅览室51个。这一时期的阅读环境不讲究美观,更无所谓人文关怀理念。 1.2.3 从建筑模式来看。规模不大,布局雷同。图书馆的建筑功能与造型辩证统一,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建筑模式大都采用“⊥”字形平面,也是参照当时欧美流行的近代图书馆平面形式[3]。将藏书-阅览-借书和办公等不同功能明确区分,这种模式在20世纪被广泛采用。例如北京图书馆旧馆,少儿阅览室仍没有独立建制的时候,平面采用“工”字形,阅览室在前,书库在后,两者之间为目录厅和出纳台(见图1)。建筑形式仍然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形式,但不是木构建筑,而是以现代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这种闭架管理模式的图书馆后来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的楷模,也称为“传统的图书馆”。 图1 北京图书馆旧馆 1.2.4 从环境设计来看。外形单调,功能简单。这一时期的少儿图书馆,大多依附于成人馆而建,采用“母鸡带小鸡”的设计模式,普遍设立儿童部或少儿阅览室[4]。一方面由于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没有更多的投资建立独立的少儿馆,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于少儿馆的独立建制没有太多的形式和规则可参照,因而采用了这样一个过渡形式。实践告诉我们,由于成人馆与少儿馆的设置性质、馆藏范围、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不同,很难统一管理。包括文献分类、目录形式、咨询解答乃至开放时间等无一不与成人馆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种依附形式一方面不能给少儿营造出好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也没能照顾到少儿群体在知识汲取上的特殊性,所以在20世纪后期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 纵观20世纪的少儿阅读环境,从无到有,从有一些到形成一定规模,它的出现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又受社会历史环境的限制和塑造,在经历社会的变迁中求得不断的壮大和发展。 笔者总结有如下特点:①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是少儿阅读环境发展必要前提和保障。战争、社会不安定,包括少儿图书馆在内的一切文化事业必然遭到遏制。 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知识工程”的兴起等事实表明,国家政策是少图事业发展的羽翼。习仲勋同志在接见第二届全国少儿文化艺术委员会代表时说“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希望,就是看孩子们培养的怎么样。”我们应该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从战略的眼光、整体的观念、全局的考虑出发,努力办好少图事业[4]。 ③少儿阅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影响。国际图联的法案,联邦德国拥有120国语种的少儿图书馆以及苏联的儿童书籍国家书库等外来文明,对20世纪少图事业的发展更是一种启示。 2 21世纪:我国少儿阅读事业发展的蜕变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与之带来的信息高速化、全球化和现代化,中国少图事业也面临着环境建设、内部管理、个性化服务、社会效益等一系列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与20世纪的少儿阅读环境不同,21世纪要面对信息社会带来的变革。因此,选择创新是保持少儿阅读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就少儿图书馆而言,具有明显的开放性、针对性,同时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因而在建制少儿阅读环境的时候,不仅要面对社会更要面向少儿市场,以少儿为本,实现社会对于少年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怀,从而实现少儿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20世纪后期21世纪初,全国各地少儿阅读环境在功能结构、造型布局、环境绿化方面呈现出新的格局和面貌。 建筑环境设计创新,丰富内涵扩大外延。少儿图书馆馆舍建制不断创新,其“建筑”的内涵已经超出20世纪“一座房屋”的概念,而扩展为“房屋+新媒体+管理+辅助设施+绿色环保+人性化关怀”的综合体。这样的现代化综合体,是以注重内涵和外观的建筑为空间,结合有少儿特性的优质服务为重点,应用多种新媒体技术,为少儿所服务的阅读环境。如深圳市少儿图书馆,新馆于2009年4月开馆,占地面积2.2万m2,坐落于深圳荔枝公园旁,环境优雅,集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于一体。馆内设立开放外借区、视障阅览区、亲子阅览区等9个阅览区域。同时设有多功能报告厅、阅读实践中心、梧桐树下等服务区域。馆内常年举办少图剧场、少图讲座、展览等实践活动,簕杜鹃”青少年经典阅读计划、“常青藤”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蒲公英”劳务工子女关爱计划等等。开放式空间,有利于举办各式活动,创新性的扩大了少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丰富了阅读内涵,使图书馆不再只是一座“建筑”。 人文关怀成为设计的共同诉求。对少年儿童阅读环境的人文关怀实质上是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相结合。科学化是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建设,包含少儿图书馆建筑“以少儿为本”、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等方面[5]。而人性化是指充分考虑少儿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为他们提供方便、舒适、优美的学习研究和交流活动的环境,给少儿读者以亲切和关怀。如南京市金陵图书馆少儿阅览室,这里的阅览室部分安排在亲水平台玻璃幕墙边,离阅览室进出口距离较远,避开了嘈杂的通道,阅读疲劳时望向窗外可以观赏到落地玻璃外碧波荡漾的水面,和绿色的生态草坪,开阔的视野和完整的阅读空间在最大程度上给小读者营造出了一个宁静、平和的阅读氛围(见图2)。阅览空间也设置成易于使人平静而专注的淡蓝色,原木色的书架更是有助于少儿读者保持安静、耐心的查书状态。这些虽然是易于忽视的小细节但都是对少年儿童人文关怀的体现。 图2 金陵图书馆少儿阅览室 其次,关注特殊少儿群体,设立无障碍设施,也是少儿阅读环境设计中要着力关注的方向。为特殊少儿群体提供均等化的服务是社会赋予少儿图书馆的责任。在设计初期,无障碍设施应当要首先考虑,如有台阶的地方,应当有坡道给腿脚不便的少儿乘坐轮椅通过,或者安置电梯方便上下楼层;重要提示应当用不同颜色、不同形式给予提醒,如尽量不用红绿色弱者辨别不出的颜色表示,考虑到幼小儿童词汇量有限以文字和图画等形式做重要提示等等。厦门市少儿馆甚至专门为少年儿童读者设立了少儿心理咨询室。作为少儿读者中的弱势群体,少儿阅读环境不可或缺的读者群,其阅读权利更应当受到关心和保护。 设施现代化,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网络资源成为少儿图书馆资源组成的重要部分。少儿读者可以不用来到图书馆,在家或学校浏览图书馆为少儿读者准备的营养大餐,当然若是少儿读者来到图书馆,更加可以亲临电子阅览室,亲子活动室,网络学习区等更多为少儿读者准备的线下活动,线上学习知识,线下体验生活,集“学与用”为一体。 注重文化氛围与绿色环保相结合。“绿色图书馆”是图书馆建筑注重环境品质,馆内外绿化美观,与周边自然景观结合相得益彰所冠以的雅号[6]。这一点上少儿图书馆建筑环境于公共图书馆并无差别,少年儿童更应从小被培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善待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当少儿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与绿色建筑相得益彰时,更加凸显文化的感染性,使少儿读者置身于其间耳濡目染产生美的享受,潜移默化受到文化熏陶。如杭州少儿图书馆,坐落在著名西湖名胜"黄龙吐翠"的西侧,是一座花园式图书馆,优美的建筑格局将绿色引进室内,多样性的开放空间,是“绿色少儿图书馆”的极好代表。 海内外交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从少儿阅读环境发展的历史浪潮来看,国外的少图事业和建筑人性化发展都早于国内。在电子读物蓬勃发展的今天,实体图书馆不仅没有没落和消失,反而更具活力,他们正以一种新型现代图书馆的摩登姿态来吸引读者,这正是我们应当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走出去,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意识形态,往往能迸发更多的思想火花。 3 值得“思考”的课题 3.1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建筑环境和人文关怀这是个很流行的概念,人、建筑与环境间的交融是未来图书馆建筑发展的趋势。少儿阅读环境更是离不开这一点。然而一些新型少儿图书馆的馆舍建制在追求外观“高大上”的路上越走越远,背离了“绿色建筑”的初衷。有点过分强调外形立意,却忽视了内在空间利用;有的一味追求大师级设计师,却不考虑是否因地制宜符合少儿的需求;还有的高谈建成后如何的节能减排,自给自足,到头来却是空喊口号。这些做到“极致”的建筑环境往往不能够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人与环境交融给少儿提供必不可缺的人文关怀。简朴、优雅、与时代相适应的空间和造型元素,才正真表达了建筑为人服务的核心概念。 3.2 少图事业任重道远 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少儿图书馆从上个世纪至今统计数据缺失严重,《中国图书馆年鉴》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尤其是数据统计的最权威来源,然而,它只对包含少儿图书馆在内的所有公共图书馆进行了省、市、县部分统计,而没有专门针对少儿图书馆的分级统计数据[7]。因此20世纪初公共图书馆的统计数据,对于少儿图书馆而言没有太多的参考意义。 再从少图的各项标准和规章制度来看。英国图书馆协会早在1991年就制定出台了《儿童和青少年: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图书馆协会指南》,美国图书馆协也会于1997年发布《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馆员资格》,纵观绝大部分发达国家,我国图书馆事业对于少儿图书馆的倾斜度和关注度还有待提高,少图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少图事业发展至今已一个多世纪,阅读与环境的关系,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筑师Moller曾说过:“设计良好的建筑环境与个人相互作用,不但可以满足空间的使用需要,尚可满足情绪的需求。这样可唤起人类的尊严,并鼓舞其成长。”少儿图书馆就像一座生命体,不但在少儿成长期间扮演者教育者的角色,也提供了少儿彼此之间交流的场所。即使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人们仍然会想看实体的书籍,仍然需要图书馆,只是图书馆的定位在不断的被重新思考。 时代在变,少儿阅读环境设计理念、功能和职责也在变,在这个意义上,少儿阅读环境的研究将永无止境。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李章军提问时说: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笔者个人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发展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推动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书香社会。至此,我国将“全民阅读”这项文化事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从关心和教育下一代,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点出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回眸20世纪少儿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展望21世纪的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既是总结经验之谈,又是深入发展该项事业的理论依据,对未来少图事业的建设是有所裨益的。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均曾说过说:“儿童图书馆至少有两个作用:培养读书的习惯,使它们将来有一种爱良好著作的习性;陶冶儿童的性情,使他们不致流入歧途。”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初。新世纪里,少儿阅读事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在国家政策,建筑环境设计还是对于少年儿童的人文关怀上,都朝着更加均等化、标准化、扩大化的方向来发展和管理。下面笔者降依据时间轴顺序,从建筑环境和人文关怀角度来回顾和整理20世纪至今,我国少儿阅读事业的流转与蜕变。1 20世纪:我国少儿阅读事业发展的启蒙期我国历史上,具有现代公共性质的图书馆是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康梁维新运动提出兴办报馆和图书馆,一些开明的藏书家逐渐接受并推行西方近代图书馆的理念,将好的收藏逐渐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1902年在浙江绍兴建造的南越藏书楼(现在绍兴鲁迅图书馆前身)率先对外开放,对推动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过渡起了重要作用,使古老的中国“藏书楼”逐步走向近代图书馆。辛亥革命结束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当然也使近代的图书馆,包括少儿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 多地“第一所”少儿图书馆的出现1914年,北京京师通俗图书馆儿童阅览室的开设,标志着我国儿童图书馆工作已从学校步入了公共图书馆领域,成为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一个组成分。1917年10月,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儿童图书馆[1]。在之后的30年中,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一批少儿图书馆,如1941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儿童私立图书馆,藏有自三十年代以来的“万有文库”、连环画、中国早期儿童书刊等优秀少儿读物;1938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也是北京市唯一一所为青少年服务的市级图书馆;1981年在杭州成立的杭州少儿图书馆,它的前身为浙江省图书馆儿童阅览室等。这些个少儿图书馆的成立成为我国近代少儿图书馆发展的奠基石,在这个历程演变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2 近代少儿图书馆的建筑环境特征由于经历着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少儿图书馆事业因战争受到很大破坏,阅读环境更是雪上加霜。直至20世纪末少儿图书馆事业才渐渐的有所缓和并开始发展。1.2.1 从地区分布来看。分布不均,需求不足。全国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只有77所,平均每省只有3个不到。并且布局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东快西慢,南强北弱”的局面。77所独立建制少儿图书馆中,东南部60所,西南部17所,仅占总数的22%。无论从总体分布还是数量上来看都远远满足不了全国三亿五千多万少儿的阅览需求[2]。1.2.2 从资源需求来看。标准较低,指标不当。这一时期的少图事业,都是在经济条件。相当困难的条件下设计建造的,国家所拨投资有限,建设标准普遍偏低,有的甚至影响功能需求,书库挤占阅览室,阅览室座位比例不合理。如当时的天津大学图书馆10 400m2却安排了大小不等阅览室51个。这一时期的阅读环境不讲究美观,更无所谓人文关怀理念。1.2.3 从建筑模式来看。规模不大,布局雷同。图书馆的建筑功能与造型辩证统一,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建筑模式大都采用“⊥”字形平面,也是参照当时欧美流行的近代图书馆平面形式[3]。将藏书-阅览-借书和办公等不同功能明确区分,这种模式在20世纪被广泛采用。例如北京图书馆旧馆,少儿阅览室仍没有独立建制的时候,平面采用“工”字形,阅览室在前,书库在后,两者之间为目录厅和出纳台(见图1)。建筑形式仍然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形式,但不是木构建筑,而是以现代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这种闭架管理模式的图书馆后来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的楷模,也称为“传统的图书馆”。图1北京图书馆旧馆1.2.4 从环境设计来看。外形单调,功能简单。这一时期的少儿图书馆,大多依附于成人馆而建,采用“母鸡带小鸡”的设计模式,普遍设立儿童部或少儿阅览室[4]。一方面由于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没有更多的投资建立独立的少儿馆,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于少儿馆的独立建制没有太多的形式和规则可参照,因而采用了这样一个过渡形式。实践告诉我们,由于成人馆与少儿馆的设置性质、馆藏范围、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不同,很难统一管理。包括文献分类、目录形式、咨询解答乃至开放时间等无一不与成人馆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依附形式一方面不能给少儿营造出好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也没能照顾到少儿群体在知识汲取上的特殊性,所以在20世纪后期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纵观20世纪的少儿阅读环境,从无到有,从有一些到形成一定规模,它的出现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又受社会历史环境的限制和塑造,在经历社会的变迁中求得不断的壮大和发展。笔者总结有如下特点:①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是少儿阅读环境发展必要前提和保障。战争、社会不安定,包括少儿图书馆在内的一切文化事业必然遭到遏制。 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知识工程”的兴起等事实表明,国家政策是少图事业发展的羽翼。习仲勋同志在接见第二届全国少儿文化艺术委员会代表时说“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希望,就是看孩子们培养的怎么样。”我们应该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从战略的眼光、整体的观念、全局的考虑出发,努力办好少图事业[4]。 ③少儿阅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影响。国际图联的法案,联邦德国拥有120国语种的少儿图书馆以及苏联的儿童书籍国家书库等外来文明,对20世纪少图事业的发展更是一种启示。2 21世纪:我国少儿阅读事业发展的蜕变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与之带来的信息高速化、全球化和现代化,中国少图事业也面临着环境建设、内部管理、个性化服务、社会效益等一系列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与20世纪的少儿阅读环境不同,21世纪要面对信息社会带来的变革。因此,选择创新是保持少儿阅读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就少儿图书馆而言,具有明显的开放性、针对性,同时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因而在建制少儿阅读环境的时候,不仅要面对社会更要面向少儿市场,以少儿为本,实现社会对于少年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怀,从而实现少儿图书馆的社会价值。20世纪后期21世纪初,全国各地少儿阅读环境在功能结构、造型布局、环境绿化方面呈现出新的格局和面貌。建筑环境设计创新,丰富内涵扩大外延。少儿图书馆馆舍建制不断创新,其“建筑”的内涵已经超出20世纪“一座房屋”的概念,而扩展为“房屋+新媒体+管理+辅助设施+绿色环保+人性化关怀”的综合体。这样的现代化综合体,是以注重内涵和外观的建筑为空间,结合有少儿特性的优质服务为重点,应用多种新媒体技术,为少儿所服务的阅读环境。如深圳市少儿图书馆,新馆于2009年4月开馆,占地面积2.2万m2,坐落于深圳荔枝公园旁,环境优雅,集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于一体。馆内设立开放外借区、视障阅览区、亲子阅览区等9个阅览区域。同时设有多功能报告厅、阅读实践中心、梧桐树下等服务区域。馆内常年举办少图剧场、少图讲座、展览等实践活动,簕杜鹃”青少年经典阅读计划、“常青藤”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蒲公英”劳务工子女关爱计划等等。开放式空间,有利于举办各式活动,创新性的扩大了少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丰富了阅读内涵,使图书馆不再只是一座“建筑”。人文关怀成为设计的共同诉求。对少年儿童阅读环境的人文关怀实质上是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相结合。科学化是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建设,包含少儿图书馆建筑“以少儿为本”、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等方面[5]。而人性化是指充分考虑少儿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为他们提供方便、舒适、优美的学习研究和交流活动的环境,给少儿读者以亲切和关怀。如南京市金陵图书馆少儿阅览室,这里的阅览室部分安排在亲水平台玻璃幕墙边,离阅览室进出口距离较远,避开了嘈杂的通道,阅读疲劳时望向窗外可以观赏到落地玻璃外碧波荡漾的水面,和绿色的生态草坪,开阔的视野和完整的阅读空间在最大程度上给小读者营造出了一个宁静、平和的阅读氛围(见图2)。阅览空间也设置成易于使人平静而专注的淡蓝色,原木色的书架更是有助于少儿读者保持安静、耐心的查书状态。这些虽然是易于忽视的小细节但都是对少年儿童人文关怀的体现。图2金陵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其次,关注特殊少儿群体,设立无障碍设施,也是少儿阅读环境设计中要着力关注的方向。为特殊少儿群体提供均等化的服务是社会赋予少儿图书馆的责任。在设计初期,无障碍设施应当要首先考虑,如有台阶的地方,应当有坡道给腿脚不便的少儿乘坐轮椅通过,或者安置电梯方便上下楼层;重要提示应当用不同颜色、不同形式给予提醒,如尽量不用红绿色弱者辨别不出的颜色表示,考虑到幼小儿童词汇量有限以文字和图画等形式做重要提示等等。厦门市少儿馆甚至专门为少年儿童读者设立了少儿心理咨询室。作为少儿读者中的弱势群体,少儿阅读环境不可或缺的读者群,其阅读权利更应当受到关心和保护。设施现代化,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网络资源成为少儿图书馆资源组成的重要部分。少儿读者可以不用来到图书馆,在家或学校浏览图书馆为少儿读者准备的营养大餐,当然若是少儿读者来到图书馆,更加可以亲临电子阅览室,亲子活动室,网络学习区等更多为少儿读者准备的线下活动,线上学习知识,线下体验生活,集“学与用”为一体。注重文化氛围与绿色环保相结合。“绿色图书馆”是图书馆建筑注重环境品质,馆内外绿化美观,与周边自然景观结合相得益彰所冠以的雅号[6]。这一点上少儿图书馆建筑环境于公共图书馆并无差别,少年儿童更应从小被培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善待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当少儿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与绿色建筑相得益彰时,更加凸显文化的感染性,使少儿读者置身于其间耳濡目染产生美的享受,潜移默化受到文化熏陶。如杭州少儿图书馆,坐落在著名西湖名胜"黄龙吐翠"的西侧,是一座花园式图书馆,优美的建筑格局将绿色引进室内,多样性的开放空间,是“绿色少儿图书馆”的极好代表。海内外交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从少儿阅读环境发展的历史浪潮来看,国外的少图事业和建筑人性化发展都早于国内。在电子读物蓬勃发展的今天,实体图书馆不仅没有没落和消失,反而更具活力,他们正以一种新型现代图书馆的摩登姿态来吸引读者,这正是我们应当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走出去,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意识形态,往往能迸发更多的思想火花。3值得“思考”的课题3.1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建筑环境和人文关怀这是个很流行的概念,人、建筑与环境间的交融是未来图书馆建筑发展的趋势。少儿阅读环境更是离不开这一点。然而一些新型少儿图书馆的馆舍建制在追求外观“高大上”的路上越走越远,背离了“绿色建筑”的初衷。有点过分强调外形立意,却忽视了内在空间利用;有的一味追求大师级设计师,却不考虑是否因地制宜符合少儿的需求;还有的高谈建成后如何的节能减排,自给自足,到头来却是空喊口号。这些做到“极致”的建筑环境往往不能够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人与环境交融给少儿提供必不可缺的人文关怀。简朴、优雅、与时代相适应的空间和造型元素,才正真表达了建筑为人服务的核心概念。3.2 少图事业任重道远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少儿图书馆从上个世纪至今统计数据缺失严重,《中国图书馆年鉴》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尤其是数据统计的最权威来源,然而,它只对包含少儿图书馆在内的所有公共图书馆进行了省、市、县部分统计,而没有专门针对少儿图书馆的分级统计数据[7]。因此20世纪初公共图书馆的统计数据,对于少儿图书馆而言没有太多的参考意义。再从少图的各项标准和规章制度来看。英国图书馆协会早在1991年就制定出台了《儿童和青少年: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图书馆协会指南》,美国图书馆协也会于1997年发布《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馆员资格》,纵观绝大部分发达国家,我国图书馆事业对于少儿图书馆的倾斜度和关注度还有待提高,少图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少图事业发展至今已一个多世纪,阅读与环境的关系,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筑师Moller曾说过:“设计良好的建筑环境与个人相互作用,不但可以满足空间的使用需要,尚可满足情绪的需求。这样可唤起人类的尊严,并鼓舞其成长。”少儿图书馆就像一座生命体,不但在少儿成长期间扮演者教育者的角色,也提供了少儿彼此之间交流的场所。即使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人们仍然会想看实体的书籍,仍然需要图书馆,只是图书馆的定位在不断的被重新思考。时代在变,少儿阅读环境设计理念、功能和职责也在变,在这个意义上,少儿阅读环境的研究将永无止境。[参考文献][1] 刘小琴.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6).[2] 朱新霞.发展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之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3] 鲍家声,龚蓉芬.图书馆建筑求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4] 路青.省市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几个思考[J].图书馆学刊,1987,(3).[5] 李明华.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六十年变迁略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6] 高凡.变迁中的大学图书馆建筑[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6).[7] 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年鉴[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999~2000.

文章来源:世纪 网址: http://shiji.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9088.shtml


上一篇: 我国分级教学实践的演变
下一篇: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论文_400万册病历折射协和百年风华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世纪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